工作点接地指零线接地,接地网做法与避雷接地方式一样,接地电阻小于4欧。按接地的目的,电气设备的接地可分为:工作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仪控接地。过度电阻即设备接地点到地网接地极之间汇流排的电阻测量,采用仪器的交流电阻或直流电阻测量功能进行测量,需要注意的是测量此电阻,测量电流需要大于100毫安。
但土壤经人工处理后,会降低接地体的热稳定性,加速接地体的腐蚀,减少接地体使用年限。接地电阻:接地体或自然接地体的对地电阻和接地引线电阻的总和称为接地体的接地电阻。
一般防雷接地施工中接地电阻的电阻小于1欧姆,确保电流能快速有效的导入地下。通常可以通过电流表电压表,桥接方法,接地电阻测量仪等检测接地电阻。
接地极图
内、外接地螺栓的直径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当导电芯线截面不大于35mm平方时,应与接地螺栓直径相同;2、当导电芯线截面大于35mm平方时,应不小于连接导线芯线截面之半的螺栓直径,但至少等于连接35mm2芯线的螺栓直径;3、外接线螺栓的规格,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功率大于10KW设备,不小于12mm;(2)功率为5KW至10KW的设备,不小于10mm;(3)功率为250W至5KW的设备,不小于8mm;(4)功率不大于250W,且电流不大于5A的设备,不小于6mm;(5)本质安全型设备和仪器仪表类,外接地螺栓压紧接地芯线即可。接地极与接地线合称为接地装置。若干接地体在大地中互相连接则组成接地网,接地线又可分为接地干线和接地支线。因此在对人工接地极进行设计时,应根据地网所在地的土壤电阻率、土层分布等地质情况,尽量进行准确设计。
接地极图
通过使用导电垫、导电地面、导电鞋或其他各种接地用具使人体与大地保持通导状态的措施。每年至少要将主接地极和局部接地极从水仓或水沟中提出来详细检查一次,主接地极应是一个检查、一个工作,不能同时提出,以免影响安全,如矿井水含酸性较大时,应适应增加检查次数,使用中锈蚀的接地扁铁,必须将锈除净并用银粉漆粉刷。每个电路或屏蔽体对地仅有一个连接点的接地形式。
总等电位连接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缩短保护电器的动作时间,而是使人所能同时触及的外露导电部分和外部导电部分之间的电位近似相等,即将接触电压降到安全值以下。下列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 1)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2)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3)低压配电点或装有 3 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4)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 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应分别设置 1 个局部接地极, 5)连接高压动力电缆的金属连接装置。当多根接地体相互靠近时,入地电流的流散相互排挤,这种影响称为屏蔽效应。这使接地装置的利用率下降,所以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5m,水平接地体的间距也不宜小于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