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线的目的只是为了防止触电事故, 电器包括中性线和火线,使得它们可以彼此连接以形成通道。挂接地线是保护检修人员的一道安全屏障,可防止突然来电对人体的伤害。假如我们需要经过人工来进行接地线的保护时,在之前的话,最好可以预先留下充裕的伸缩度,不应该小于0,2m,其中表面的接地线最好是可以涂抹成黑色的条纹或者是全黑色。携带型短路接地线检验周期为每五年一次,检验项目同出厂检验。
《安规》第82条已有明确规定:每组接地线均应编号,并存放在固定地点,存放位置亦应编号,接地线号码与存放位置号码必须一致,操作票、工作票制度都要求接地线编号,有的变电所值班人员安全意识不强,认为变电所内接地线的数量不是很多、出事故的机率很低而松懈管理工作,嫌对号存放麻烦,而不重视对接地线的编号管理。地线枪枪头与线夹接触处,一般采用手持吸合,在日常操作中,经常出现夹手、用时长,吸合不上的情况,对操作人员,尤其青工不熟练者,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放在过去,一旦发生打雷下雨的情况,电线杆等设备都经常因为雷击而受到损害,有的时候甚至好几天都无法使用,所以接地线的作用在防雷方面就能有非常不错的保护作用,有效延长电器设备的使用寿命。
对于高压接地线在保管和维护上的工作也是一样,在每次结束使用之前和之后,都应该认真的对其进行检查,比如软塑铜线是否出现裸露和断头的现象,或者螺母有没有出现松动等,出现以上问题的情况下高压接地线是不可以继续使用的,结束使用之后不可以随意的乱放,保证其清洁和卫生。接地线由三相多股短路导线和公共多股接地线联合构成,多股导线截面不得小于25平方毫米,220千伏和10千伏系统接地线截面不得小于35平方毫米,单相个人保护小地线截面为10平方毫米,220千伏单相接地线截面不小于35平方毫米。室内明敷水平接地干线距地面高度应小于0,2m固定点间距直线段应大于lm拐弯处或分支处应大于0,3m距离墙面应小于10mm并必要地方增设带燕尾螺母螺栓明敷接地干线表面应涂黑漆或黑色条纹。一般情况下高压接地线的校验周期为两年左右,而我们平时在操作和使用高压接地线的时候,就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检查,如果是根据高压接地线的校验周期来看的话,正常情况下三年左右的时间就需要对高压接地线进行全面的检查,及时的确定其是否还可以正常的使用。
地线接地,用钢管、角钢等金属物埋入大地,佰利嘉电气是根据大地的电阻值来选用,然后用电线连接至配电箱,再分接到各插座,其余操作者可根据具体情况操作,接好后再用一根适当尺寸的铜包钢(锌包钢等根据需求选择),打入地下,一般以1~1,5m为最佳,如果上方连接的是避雷针,需要在导体的低端加一块铜板,表面积在40平方厘米左右即可,并在周围适当撒点盐(增加离子反应)。高压接地线制作工艺:制作工艺优良-- 导线夹、接地夹是采用上等铝合金压铸成形;操作棒采用环氧树脂彩色管,绝缘性能好,强度高、重量轻、色彩鲜明、外表光滑;接地软铜线采用多股上等软铜线绞合而成,并外覆柔软、耐高温的透明绝缘护层,可以防止使用中对接地铜线的磨损,铜线达到疲劳度测试需求,确保作业人员在操作中的安全。
装设的短路接地线,它和带电设备的距离,考虑到接地线摆的影响,其安全距离应不小于《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新规定的数值。挂接地线前必须先验电,未验电挂接地线是基层中较普遍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在悬挂时接地线道体不能和身体接触。保护中性线(PEN)兼有保护线和中性线,电源接地点,将电源可以接地的一点(通常是中性点)进行接地。电气设备能触及的可导电部分,正常时不带电,故障时可能带电,通常为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一个建筑物或部分建筑物内各种接地(如工作接地、保护接地)的端子和等电位连接线的端子的组合,如成排排列,则称为主接地端子排。
取一条1米左右的角铁或类似的铁器,将头部磨尖垂直打入地下,留出2厘米左右用来焊接接地端子,然后制作一段30厘米左右的镀锌扁铁,钻好接线端子安装孔再与接地体做可靠焊接,其焊接面积不得小于10平方毫米,下一步便是清除焊渣并对焊接口做防腐处理,最后把接地母线与镀锌扁铁按要求做好可靠连接后回填土并夯实,一条最简单的接地线就出炉了。接地线的电阻很小,当电流从电箱外壳通过接电线流向大地的时候,线路的压降很小,就是说电箱外壳和大地之间的电压很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人体接触电箱外壳,即使有电压加在人体上,因为电压很低,通过人体的电流要远远小于是人体触电的电流(通常15mA),人体不会触电。接地装置应远离由于砖窑、烟道等高温影响使土壤电阻率升高的地方,防直击雷的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 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