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没有良好的接地技术,就不可能有合格的防雷过程。当使用两个或多个接地极时,极之间的距离至少为5 m,这会降低接地的流动阻力。在埋设前应先把洞内用水湿润。
避雷引下线敷设可分为利用金属构件引下、 沿建筑物构筑物引下、利用建筑物主筋引下和断接卡子制作、安装。接地母线计算工程量时应按图纸设计的水平长度和垂直长度只和*1,039,计算主材费时应按市场价格*相应损耗率。涂层厚度平均≥0,07mm,大电流冲击 (30KA/2S)涂层无灼伤、剥离现象 外观 光滑,没有分层、脱落、龟裂。接地线应防止发生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接地线在穿过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装钢管或其它坚固的保护管,有化学腐蚀的部位还应采取防腐措施。
它既经济又能有效的防止电击。接地极引线走线按地极埋设处的地面应该平坦,这不但能给施工和运行带来方便,而且对接地极运行性能也带来好处。
人工接地体可用垂直埋置的角钢、圆钢或钢管,以及水平埋置的圆钢、扁钢等。为了减小建筑物的接触电压,接地体与建筑物的基础间应保持不小于1,5m的水平距离,一般取2~3m。接地体与土壤接触的电阻以及接地体本身的电阻小得可以忽略。
接地极图
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构架上,与构架接触良好的设备,如套管等(爆炸危险场所除外)。利用粘土、泥炭、黑土及砂质粘土等代替原有较高电阻系数的土壤,必要时也可使用焦碳、木炭等,置换的范围是在接地体周围1~2米的范围内和近地面侧大于等于接地极长的1/3区域内,这样处理后,接地电阻可减小为原来的3/5左右。工作人员必须登上木梯才能接近和进行工作,由于人体触及意外带电的危险性较小,而人体同时触及带电部分和设备外壳的可能性较大时。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的电网应采用保护接零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