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 0.75平米、厚度不得小于 5mm;局 部接地极用两根长度不得小于 1m、直径不小于 22mm 的镀锌铁管。每根管子上至少要钻 10 个直径不小于 5mm 的透孔,两根铁管均垂直于地面(偏差不大于 15°) ,并必须埋设于潮 湿的地方。两管之间相距 5m 以上,垂直埋深不得小于 0.75m;如接地极周围比较干燥,应 用砂子、木炭和食盐混合物或长效降阻剂填满;砂子和食盐的比例,按体积比约 6:1。
避雷网卡固时应加镀锌弹垫、平垫。 避雷线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 10 倍。 避雷线如用扁钢,截面不得小于 48m平米; 如为圆钢直径不得小于 8mm。 遇有变形缝处应做煨弯补偿。
防雷装置的各种支架顶部应距建筑物表面 100mm;接地干线支架水平间距不大于 1m(混凝土支座不大于 2m);垂直间距不大于 1.5m,各间距应均匀,允许偏差 30mm。转角处两边的支架距转角中心不大于 250mm。
在电阻系数较高的土壤(如岩石、砂质及长期冰冻的土壤)中,要满足规定的接地电阻是有困难的,为降低接地电阻可采用电阻系数较低的黏土、黑土及砂质土代替原有电阻系数较高的土壤,一般换掉接地体上部1/3长度,周围0.5米以内的土壤;对含砂土壤可增加接地体的埋设深度.深埋还可以不考虑土壤冻结和干枯所增加电阻系数的影响。
接地极图
将电力系统或电气装置的某一部分经接地线连接到接地极称为接地。连接到接地极的导线称为接地线。接地极与接地线合称为接地装置。若干接地体在大地中互相连接则组成接地网,接地线又可分为接地干线和接地支线。
接地极图
有宽阔并且导电性能良好(土壤电阻率低)的大地散流区,尤其是在极址附近范围内,土壤电阻率应在100Ωm以下。这对于降低接地极造价,减少地面跨步电压和保证接地极安全稳定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铜包钢接地极装置腐蚀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钢体在土壤中的腐蚀以电化学腐蚀为主。国内很多单位都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防腐蚀措施。电网内外多起接地装置扩大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接地装置热容量严重缺乏,有的离子接地极因腐蚀造成,有的因设计,施工不当造成;接地装置事故继续时间长,放热焊接维护不能快速切除,给事故提供了时间条件。降阻剂在热浸镀钢质外加防腐纳米导电涂料的方法,耐蚀性明显优于纯热浸镀锌钢接地材料。
接地极图
埋入大地以便与大地连接的导体或几个导体的组合称为接地极。接地极是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导体群,分为人工接地极与自然接地极。 接地极作为与大地土壤密切接触并提供与大地之间电气连接的导体,安全散流雷能量使其泄入大地。接地极就是与大地充分接触,实现与大地连接的电极,在电气工程中接地极是用多条2.5M长,45X45mm镀锌角钢,钉于800mm深的沟底,再用引出线引出。
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中直接与大地接触的起散流作用的金属导体成为接地极。接地极主要分为自然接地极和人工接地极两类:各类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基础、金属管道和设备等用来兼作接地的金属导体称为自然接地极。如果自然接地极的电阻能满足要求并不对自然接地极产生安全隐患,在没有强制规范时就可以用来做接地极。
纳米碳加强型接地装置以热镀锌扁钢为主材,具有钢的高强度和热稳定性,锌具有阴极保护功能。作为覆层材料,耐腐蚀性是钢的5倍,导电性能优良。热镀锌扁钢外覆纳米碳,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基本可以做到终生免维护。
埋紫铜板 1、机房附近挖 250cm*150cm*300cm 的深坑,坑底洒一些氯化钠,埋入 紫铜板 (1500mm*600mm*3mm) 坑深以见水为准, 。 但至少大于 200cm。 2、把扁钢(30mm*3mm)和紫铜板用铜焊锡焊接在一起,引出地面作 引线、把镀锌扁钢和扁钢引线焊接在一起,引出墙面 2m 处。 4、 测试仪测量地网阻值小于等于 4 欧姆。 5、用 25mm 平方的铜芯线与地网引线通过铜线、 接入信号避雷器地线和静电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