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极就是与大地充分接触,实现与大地连接的电极,在电气工程中接地极是用多条2,5M长,45X45mm镀锌角钢,钉于800mm深的沟底,再用引出线引出。接地体作为与大地土壤密切接触并提供与大地之间电气连接的导体,安全散流雷能量使其泄入大地,高导接地极产品利用导电性能及土壤亲和性良好的天然矿物、磷片石墨及电解质材料,此产品是活性接地的环保新型复合式专用接地体,其密度、抗腐蚀性、导电性能、抗压强度和超大的表面积等各项技术指标均远优于市场同类产品。接地线与电气设备或接地母线应用线爪连接,接点处应防腐处理,不应锈蚀。
土壤(或海水)中含氧量越高,化学腐蚀速度越快。接地极布置时为了提高土壤的导电率的方法对岩石及含石较多的土壤效果不大;会降低接地体的稳定性;会加速接地体的锈蚀;会因为盐的逐渐溶化流失而使接地电阻慢慢变大,所以在人工处理后2年左右即需进行一次处理。
接地极图
埋进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或接地极)。接地线,可分为接地跨接线、构架接地和钢铝窗接地,接地跨接线:防雷接地应该形成一个闭和回路后接地,在断线处应采用接地跨接线,凡用螺栓或铆钉连接的接地网中的地方,都应焊接接地跨接线,跨接线一般采用扁钢和圆钢。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
每 层各引下点焊接后,隐蔽之前,均应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同时应填写隐检记录。建筑物屋顶上有突出物,如金属旗杆、透气管、金屑天沟、铁栏杆、爬梯、冷却水塔、电视天线等,这些部位的金属导体都必须与避雷网焊接成一体。
接地极图
因此,凡可以用自然方法达到接地电阻时,一般不采用人工处理的方法。接地装置的设计在保证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及运营可靠性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减少投资。
独立避雷针应设置独立的集中接地装置,当有困难时,该接地装置可与接地网连接,但避雷针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至35kV及以下设备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沿接地体的长度不得小于15m。电工设备需接地点与接地体连接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线。接地线夹是接地线物理连接的主要配件,接地线夹属于导体连接紧固件,因接地线型号有许多,应对不同的安装环境,接地线夹相对应的产生了许多种型号,接地线有很多种,看具体的应用环境,如果是大型防雷接地工程,建议还是让专业团队来完成,若只是家里面自己盖的楼房,部分人会选择自己安装,这里还是需要专业的知识工具和人,切不可盲目去做。
电流经接地体注入大地后,它以电流场的形式向四处扩散,离接地点愈远,半球形的散流面积愈大,地中的电流密度就愈小,因此可认为在较远处(15~20m以外),单位扩散距离的电阻及地中电流密度已接近零,该处电位已为零电位。1、工厂防雷分为整体结构防雷,就是主厂房防雷,主要基础打好接地带,形成一个接地网,接地电阻小于10欧,再与主厂房的钢筋或钢构的主体连接,水泥混凝土屋顶接避雷带或避雷针,墙外地面还得留有接地测试点,钢构应用镀锌扁铁作直接引到屋顶; 2、供电系统接地分为保护接地和工作点接地,保护接地是带电设备外壳接地,工作点接地指零线接地,接地网做法与避雷接地方式一样,接地电阻小于4欧,条件不好的,应加电解物及(或)更换土壤,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在配电室独立引出,系统可并为一个;工作方式,如地线和零线分开,也可合为一引到用电系统(或设备),接地系统须重复接地,也有独立分开的方式,TN-S系统,零地不能再合为一;3、仪器仪表接地系统,该系统接地电阻小于1欧,不能与防雷接地连接, 4、防静电接地,如油管等,每隔(弯头)35米就得有一处可靠接地(可系统也可独立),电阻小于30欧。防雷装置的各种支架顶部应距建筑物表面 100mm;接地干线支架水平间距不大于 1m(混凝土支座不大于 2m);垂直间距不大于 1,5m,各间距应均匀,允许偏差 30mm。
接地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