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引下线暗敷设利用主筋作暗敷设引下线时,每条引下线不得少于两根主筋,每根主 筋直径不能小于 φ 12mm。焊接的药皮应敲掉,进行局部调直后刷防锈漆及银粉。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的电网应采用保护接零的措施。一般情况下,当能确保接地的连续可靠前提下,且接地电阻符合要求时,应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体。
5m,各间距应均匀,允许偏差 30mm。在建筑设施防雷接地工程当中非常的常见,一般大型工程设施采用裸铜绞线。用手锤、錾子进行剔洞,洞日的大小应里外一致。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关系到保护接地(零)的有效性及电力系统的运行,接地装置投入使用前和使用中都要测量接地电阻的实际值,以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
按规定,接地干线应采用不少于两根导体在不同地点与接地网连接。避雷针采用镀锌钢管制作针尖,管壁厚度不得小于 3mm,针尖涮锡长 度不得小于 70mm。
接地极图
接地装置由接地极(板)、接地母线(户内、户外)、接地引下线(接地跨接线)、构架接地组成。直流输电系统多采用双极两端中性点接地方式建设,需要在送端和受端各建设一个直流接地极。除接地体外,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装置焊接部位应作防腐处理;在作防腐处理前,表面必须除锈并去掉焊接处残留的焊药。电气装置的接地部分则是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导体,一般为金属外壳。
接地极图
井下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0.保护接地只是在设备绝缘损坏的情况下才会有电流流过,其值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变动。第三种:保护套可用厚 1mm 以上的铁皮做成方形或圆形,大小应使接地线mm 以上的空隙。
接地极图
避雷引下线敷设可分为利用金属构件引下、 沿建筑物构筑物引下、利用建筑物主筋引下和断接卡子制作、安装。此方法中各电路的地电位只与本电路的地电流和地线阻抗有关,各点间的电位差较平衡,可获得较好的低频接地,因此应用得较多。
但是要保证满足这一条件是困难的,特别是利用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结构以钢筋作为防雷网时,此距离实际上是无法保证的,在这种情况下应将诸地连在一起,采用共同接地方式。埋入地中专门用作接地金属导体称为人工接地极,它包括铜包钢接地棒、铜包钢接地极、铜包扁钢、电解离子接地极、柔性接地极、接地模块、“高导模块”。接地体(极):埋入土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
避雷针一般采用圆钢或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独立避雷针一般采用 φ 19 镀锌圆钢;屋面上的避雷针一般采用 φ 25 镀锌钢管; 水塔顶部避雷针圆钢直径为 25mm,钢管直径为 40mm;烟囱顶上圆钢直径为 25mm; 避雷环圆钢直径为 12mm;扁钢截面长 100mm,厚度为 4mm。接地母排是建筑物电气装置的参考电位点,通过它将电气装置内需接地的部分与接地极相连接。
外露的接地线应黑色漆,油漆应均匀无遗漏,但端接卡子及接地端子等处不得刷漆。通常可以通过电流表电压表,桥接方法,接地电阻测量仪等检测接地电阻。附近无复杂和重要的地下金属设施,无或尽可能少地具有接地电气(如电力、通信)设备系统,以免造成地下金属设施被腐蚀或增加防腐蚀措施的困难,避免或减小对接地电气设备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和投资。纳米碳加强型接地装置以热镀锌扁钢为主材,具有钢的高强度和热稳定性,锌具有阴极保护功能。